1、发病症状
(1)病菌侵染根部、近根茎部,发病初期呈水渍状,病部的维管束变为褐色,茎部被浸后缢缩不明显,最后会开始腐烂。
(2)发病初期种植田内通常只有几棵病株,且病株的叶片会在中午萎蔫,早上、晚上又可恢复,之后病菌会通过雨水、灌溉等途径扩散至全田,病株也会因干枯而死亡。
2、发病原因
(1)菌源:种植地里面有菌源,或种子带菌,或农用设施、设备带有病菌。
(2)连作:连续重茬种植白菜,导致种植地中的根腐病菌基数较多,重茬时间越久病害越严重。其他十字花科作物也会被根腐病菌侵染。
(3)湿度:根腐病菌的生存适温为25℃左右,病菌孢子可通过雨水、日常劳作等途径传播;根腐病菌的生长适宜湿度为50-98%,因此排水性较差的田块发病较严重,土壤干旱时发病几率会降低。
(4)酸碱度:酸性土壤发病较多,碱性土壤发病较少,滥用农药、化肥会导致土壤酸化更严重,继而增加发病几率。
3、防治方法
(1)及时拔除病株,避免病菌传播。收获后要清理田间的病残体,并集中烧毁。
(2)严格检疫,避免从发病区向无病菜区调运菜苗,或调运带根的十字花科蔬菜。
(3)对发病田实行水旱轮作,或与非十字花科蔬菜实行3-4年轮作,这样可降低病原菌的基数。
(4)定植前7-10天,将石灰均匀撒于土面,然后翻耕作畦。或在定植时向穴中撒施石灰,每个定植穴撒施25克,要注意避免石灰和白菜的根系产生直接接触。
(5)发病初期,用72%克无踪1000倍溶液,或72.2%普莱克800倍溶液,或15%恶霉唑400倍溶液喷施植株的茎基部及周围土壤。
(6)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粉剂6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粉剂500倍液进行灌根,每隔7-10天灌1次,连灌3-4次。
1、大白菜幼苗出土后,经过20天左右即可移栽(需确保幼苗长出5-6片叶),此时幼苗较健壮,移栽后可提高成活率。
2、起苗时要让根部带一些泥土,土壤干燥时可适当浇水,以防根系受损。
3、将生长健壮、株高一致、大小均匀的幼苗作为移栽对象,这样可确保白菜后期的长势一致。
4、适宜的移栽时间为下午5点之后,此时的光照较弱,移栽后有利于增加成活率。移栽后要浇水,间隔3天后再浇1次,保持土壤的湿润度有利于缓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