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和传播有赖于气候因素的考虑。最适宜马铃薯晚疫病爆发的条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白天平均温度约在25度左右,夜间平均温度约在10度左右,以及连续多日阴雨或雾露天气。特别是当阴雨天气频繁且持续数日不给阳光时,马铃薯晚疫病就会大规模传播和流行,给作物带来严重灾害。因此,重视和应对气候因素对于防止马铃薯晚疫病爆发具有重要意义。
病菌喜日暖夜凉高湿条件,相对湿度95%以上,18一22C条件下,有利孢子囊的形成,冷凉(10一13C,保持1一2小时)又有水滴存在,有利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饱子,温暖(24一25C,持续5一8小时)有水滴存在,有利孢子囊直接产出芽管,因此多雨年份,空气潮湿,或温暖多雾条件下发病重。
马铃薯晚疫病是在多雨年份、空气潮湿或温暖多雾的条件下发病,在开花阶段只要出现白天22℃左右,相对湿度高于95%持续8小时以上,夜间10-13℃,叶上有水滴持续11-14小时的高湿条件,本病即可发生。
晚疫病的发生和潮湿、凉爽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潮湿状况、灌溉和凉爽的温度持续时间过长,晚疫病就会发生,即使在较热、较干燥的地区或季节,连续阴雨天或灌溉的植株在密集的叶冠底下形成一个潮湿凉爽的微环境,晚疫病也会发生。
多雨年份,空气潮湿或温暖多雾条件下发病重。种植感病品种,植株又处于开花阶段,只要出现白天22℃左右,相对湿度高于95%持续8小时以上,夜间10~13℃,叶上有水滴持续11~14小时的高湿条件,即可发生。
晚疫病多发生于秋马铃薯,原因是9月下旬、10月上中旬气温在10-20℃的天数较多,而秋马铃薯正处于初花期,导致秋马铃薯晚疫病严重发生。
病菌适宜在温暖湿润的条件下生存,相对湿度超过95%,温度在18~22℃之间。当孢子囊形成时,要满足日间温暖和夜间的凉爽条件,并且有水滴存在。而温暖且湿润的条件下,孢子囊可以直接产出芽管。因此,在多雨的年份、温暖多雾的条件下,空气湿度和温度适宜病菌的繁殖和传播,从而容易发生病害。此外,当种植感病的品种,并且植株正处于开花阶段时,只要满足相对湿度持续8小时以上、日间温度约为22℃、夜间温度在10~13℃之间,以及叶上有水滴持续11~14小时的高湿条件,本病就会发生,并且在发病后10~14天会蔓延到整个田间,甚至引发大流行。
病菌喜欢温暖潮湿的条件,相对湿度要大于95%,温度在18~22℃之间,夜晚要凉爽,保持一定的湿度(1~2小时内),会有利于孢子囊的形成。而在夜晚低温且有水滴存在的情况下,孢子囊会萌发产生游动孢子。而温暖湿润的条件下,孢子囊可以直接产出芽管。因此,在多雨的年份,尤其是在温暖多雾的条件下,空气湿度和温度都适宜病菌的传播和发病。